〔 國際趨勢 〕

騎車對抗氣候變遷 談綠色運輸的三大策略

你知道製造一台自行車需要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嗎?

然而想要邁向低碳的綠色未來,並不能光靠所有人拼命騎車,這涉及整個交通系統的變革。有賴政府的努力從交通系統規畫開始建立友善騎乘的環境;也需要生產者的努力,改進成低碳的生產及運輸模式,更仰賴所有通勤者願意改變習慣擁抱綠色交通,應對氣候變遷是所有人的工作,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創綠色低碳交通未來。
閱讀更多
亞洲國家碳權市場的發展與新挑戰

亞洲地區的碳市場與碳信用機制快速發展,國際企業主要關注的市場包含澳洲、紐西蘭、中國、印度、日本、韓國、印尼、馬來西亞、泰國、菲律賓、越南、台灣、阿拉伯國家等。2021年,中國正式啟動全國性的碳權交易市場,目前占據亞洲地區最大的市場份額,中國政府通過一系列指導方針、法律和其他措施,目前擁有僅次於歐洲的活耀碳市場。
閱讀更多

〔 活動推薦與公告 〕

「2022 第12屆氣候變遷繪畫比賽」熱烈報名中!
 
「2022 第12屆氣候變遷繪畫比賽」主題為「地球的美好『食』光」,提高國內外學生對糧食議題的認知,了解人類的飲食習慣與生產消費模式皆與氣候變遷有關。獲獎師生將有機會得到獎狀、指導老師感謝狀、畫冊、精美獎品!另外,本屆總獎金高達新台幣10萬元,得獎作品還有機會在人潮眾多的「台北捷運藝文廊」以及「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」展出!歡迎大家踴躍報名!
瞭解詳情
2022 大學永續發展目標與產業發展交流工作坊

為提升大學與企業組織對永續發展議題與17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(SDGs)的認知與推廣,並促進產官學界交流,使我國高等教育教研人員瞭解SDGs理念與ESG、企業社會責任(CSR)和大學社會責任(USR)的連結,國立成功大學、中鼎教育基金會、台灣企業永續研訓中心及淡江大學乃聯合舉辦本工作坊。 
4場專題演講,邀請學界代表介紹SDGs趨勢作為,並提出有助於企業和社會發展的經營理念,期盼參與者在活動中培養創新及多元思維能力,並從中建立永續未來之路。
瞭解詳情
2022 企業永續講座暨APSAA說明會-【永續指標與投資關係人投資展望】

上市上櫃或中小企業都必須要關注的重要議題。永續指標規範後,各家企業該如何遵守?企業重要管理階層,公司治理與願景你必須要了解永續指標與投資人關係的展望。

身為關注永續的一份子,哪項永續指標你最需要了解?
無論你是否已經投身永續行動,從海洋生態到兩性平等、從淨零減碳到社會公益責任。

參加2022 企業永續講座成為炙手可熱的永續人才吧!
閱讀更多

🎉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盛大舉辦,熱烈參獎🎉 


2022 APSAA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,以表揚各界在實踐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工作上之卓越成果及貢獻,並將結合8月首屆亞太永續行動博覽會暨高峰會辦理頒獎典禮,將永續成果與國際社會交流,提高國際及社會能見度,凝聚社會大眾對於永續發展之願景和共識。 

敬邀台灣及亞太地區各界致力於永續貢獻單位踴躍參獎,共享卓越榮耀!

活動搶先看

〔 企業永續動態 〕

友達「手護台灣綠色堡壘」植樹不停歇 串聯南台灣生態綠網

為響應世界地球日及聯合國全球2030減碳目標,友達永續基金會發起的「Green Party手護台灣綠色堡壘」植樹計畫,今年邁入第三屆,認養林務局嘉義林管處位於台南市的保安林造林地,並與亞太社創高峰會共同合作,舉辦植樹造林活動。

友達光電暨友達永續基金會董事長彭双浪親身帶領友達員工,化身綠色志工,為全球減碳和台灣水土保護貢獻心力。友達志工不僅挽袖親手植下樹苗,也承諾將陪伴樹苗成長茁壯,打造永續的「地球之肺」,期盼共同延緩氣候變遷。
閱讀更多
遠傳發行電信業首檔「社會責任債券」支持永續發展

永續金融已成為加速企業邁向永續目標的重要推手,越來越多投資人將 ESG列入投資評估的關鍵考量。「社會責任債券」是永續發展債券的三項主要債券之一,以改善社會問題為宗旨,籌集資金將全數用於社會效益相關投資計畫,被譽為疫情全球流行以來,最能發揮社會功能的金融工具。
 
遠傳能在短時間內成功推出四次永續金融商品,歸功於長期將永續發展列入核心營運策略,善用自身影響力,展現支持永續發展、追求社會共好的行動力量。

閱讀更多

〔廣播節目Podcast〕

【當地球發燒時】
2022台灣永續峰會:城市4.0 數位智聯精選

睽違兩年,3月再度盛大舉辦2022年台灣永續能源峰會,本次以都市為名,邀請北市、新北、桃園、新竹與高雄等五城市代表,分享各自城市數位轉型歷程與創新示範場域。

本峰會同時聚焦在台灣永續發展和強化國家競爭力等關鍵議題上。讓我們收聽本週的當地球發燒時,了解台灣五都實施狀況,如何以智慧城市的方式,發展都市變更、移居永續與相關建設成果。
點我聆聽
【美麗台灣 永續家園】
2050 淨零路徑(上)


國發會在3月30日公布了二○五○淨零排放路徑,關鍵的能源結構部分,再生能源占比將從二○二五年的兩成,大幅拉高至六到七成,並納入約一成的氫能電力、百分之一的抽蓄水力,並保留百分之廿到廿七的火力發電搭配碳捕捉封存(CCUS),達成電力供應的去碳化。

此議題攸關台灣未來能源轉型與發展,引起企業界與環保人士的關切與討論。
點我聆聽